本文作者:访客

东鹏饮料手握百亿营收仍感焦虑,二次上市能否解忧︱品牌观察

访客 2025-05-08 17:48:59 26370
东鹏饮料手握百亿营收仍感焦虑,二次上市能否解忧︱品牌观察摘要: 近日,“能量饮料一哥”东鹏饮料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数据显示,公司实现营收48.4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9.2...

近日,“能量饮料一哥”东鹏饮料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数据显示,公司实现营收48.4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9.23%;净利润9.8亿元,同比增长47.62%。

不过,亮眼的业绩背后,也暗藏隐忧。截至2025年一季度,东鹏饮料资产负债率达61.81%,其中短期借款为60.65亿元,同比增长80.14%;与此同时,虽然近年来大力推行多品类战略,但业绩仍较为依赖能量饮料,且因含糖量远超其他功能性饮料引发健康争议;此外,大股东、高管自上市以来频繁发生减持动作也引来外界热议。

就在4月初,已经在A股上市的东鹏饮料又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谋求二次上市的东鹏饮料,是否能如愿进一步拓展市场?

本文首发于大象新闻客户端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文/大象新闻记者 王艺枫

从濒临破产到市值破1400亿

在郑州市一小区门口的小卖部内,刚送完一单外卖的小哥从冰柜里拿出了一瓶东鹏特饮。他说只要4.5元就能买到500ml的能量饮料,解渴又补充体能。

东鹏饮料手握百亿营收仍感焦虑,二次上市能否解忧︱品牌观察

小卖部老板表示,比起其他功能类饮料,东鹏特饮性价比拉满,路过的外卖小哥、快递小哥、出租车司机等都是主要消费人群:

“特别是夏天到了,功能饮料销售也到了旺季。这两年东鹏的广告也做的比较好,尤其是一些从事体力劳动的消费者,他们也比较认可。”

的确,在品牌传播上,东鹏在全国各地进行多触点、广覆盖的动作打造广告矩阵,完成梯媒、车站等人流密集场景的品牌强覆盖。

铺货方面,东鹏在全国大小城市、下沉市场多点布局,不管是大型商超,还是便利店、学校、高速服务区、车站无人货柜都随处可见。如今,东鹏饮料在全国已实现地级市100%覆盖,像毛细血管一样让产品渗透到全国各地。

东鹏饮料手握百亿营收仍感焦虑,二次上市能否解忧︱品牌观察

东鹏饮料手握百亿营收仍感焦虑,二次上市能否解忧︱品牌观察

截至发稿日收盘,东鹏饮料股价上涨0.8%,来到279.22元/股,总市值为1451.98亿元,跻身食品饮料行业第二,仅次于伊利股份。

谁能想到这个包装略显“土味”的饮料品牌,在20多年前其前身工厂还在破产边缘徘徊,后靠着极具争议的模仿实现了逆袭。

时间拉回2003年,深圳一家豆奶厂经营不善面临破产,如今东鹏饮料的掌舵者林木勤彼时还是厂里一名主管销售的副总经理。面对滞销的产品和曾经做过红牛代工的经历,他涌现出一个大胆的想法:做一瓶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功能饮料。

于是他联合其他员工买下豆奶厂,创立东鹏饮料。随后他敏锐察觉到,当年大行其道的红牛价格相对较高,只能面向中高端市场,这给东鹏特饮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市场切入点。

东鹏饮料手握百亿营收仍感焦虑,二次上市能否解忧︱品牌观察

2016 年,红牛深陷商标纠纷,东鹏趁虚而入,并模仿红牛的广告语,以“累了困了喝东鹏特饮”精准承接流失客户,并立即在高速服务区投放10万组冰柜,用“扫码领红包”锁定卡车司机等蓝领群体。一套组合拳下来效果立竿见影,其市占率在三年内实现翻倍,达到 32%,2020 年销售额更是首次突破百亿大关。

“在红牛更换广告语后,东鹏特饮迅速填补‘累了困了’这一宣传空白,抢占消费者认知是个很大的市场机会。”赛尚品牌策划总经理于卫红在接受大象财富记者采访时表示,东鹏特饮还是最早做数字化的品牌,有效提升供应链效率,“防尘盖产品创新、定位下沉市场、推出大瓶产品,这些都是其能逆袭的亮点。”

2021年,东鹏饮料首次叩响资本市场的大门,一举摘得“能量饮料第一股”称号。A股上市首日,公司股价从初始的55元/股一路上扬高涨44%,直接成为市值破千亿上市新股。

尼尔森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东鹏特饮在国内能量饮料市场的销售量占比由2023年的43%提升至47.9%,连续四年稳居国内销售量最高的能量饮料宝座;全国市场销售额份额占比也从30.9%上升至34.9%。

业绩飘红背后暗藏争议

回看东鹏饮料的财报,自2022年起,其营收增长便一路高歌。2022年至2024年,东鹏饮料的营收同比分别增长21.89%、32.42%、40.63%;归母净利润增速先是从2022年的20.75%涨至2023年的41.6%,又在2024年进一步上扬至63.09%。进入2025年,第一季度东鹏饮料的业绩依旧延续此前的强劲增长势头。

但仔细来看,业绩亮眼的背后也暗流涌动。尤其是公司资产负债率指标也在显著升高,从2023年的57.01%上升至2024年的66.08%。

对此,东鹏饮料工作人员此前曾回应称,“这是生产经营需要,现金和业绩在那里,不需要担心。”

但是,在业绩保持增速的同时,东鹏饮料产品单一性问题仍突出。为了寻找第二增长曲线,东鹏饮料在2024年提出“全面实施1+6多品类战略”,陆续推出“补水啦、东鹏大咖、鹏友上茶、海岛椰椰汁、VIVI鸡尾酒”等新品。

东鹏饮料手握百亿营收仍感焦虑,二次上市能否解忧︱品牌观察

然而根据其披露的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数据,主营产品收入中,能量饮料、电解质饮料、其他产品收入占比分别为80.50%、11.76%、7.74%,尽管电解质饮料占比从上年4.53%提升至11.76%,但核心产品单一性矛盾依然突出。

与此同时,其王牌产品东鹏特饮多次因含糖量较高引起健康争议。去年11月,有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测试结果显示,东鹏特饮每100mL中含13.3g糖,以售卖标准规格500mL计算,一瓶含有高达66.5g糖(约等于14.6块方糖)。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成人每日添加糖摄入量不应超过50克,显然,东鹏特饮一瓶的含糖量已超过建议的成人每日添加糖摄入量。

针对产品营收单一依赖和种种争议,记者致电东鹏饮料并发去采访函,截至发稿未得到回复。

不过记者也注意到,东鹏饮料已推出高端产品“东鹏0糖特饮”,目标直指白领市场,以提升品牌在中高端消费群体中的影响力。

对于未来的产品定位和发展,有业内人士指出,东鹏特饮推出高端产品线,并将其针对二三线市场的金罐产品进行降价,有望抢占部分市场份额。但展望未来,如何进一步实现全国化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随着市场上功能饮料产品日益增多,该领域已逐渐演变为一片‘红海’,激烈的市场竞争已促使行业洗牌开始。”中国食品行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东鹏饮料增长主要依赖渠道下沉与价格优势,而如今红牛中国市场整合在即,外星人等产品的崛起,可能将会对东鹏特饮形成腹背夹击态势。

冲击港股上市的国际化突围战

近两年,东鹏饮料股东的减持举动引发了不少投资者的关注。

东鹏饮料手握百亿营收仍感焦虑,二次上市能否解忧︱品牌观察

今年2月,东鹏饮料发布公告称,公司股东鲲鹏投资因自身资金需求,计划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和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合计不超过716.89万股股份,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3786%。

在此之前,东鹏饮料上市时的第二大股东君正投资也曾频繁减持公司股份,累计套现近42亿元。而在2023年6月20日至2023年12月17日期间,东鹏饮料的11位董监高及股东也合计减持超1.85%的股份,借此套现13.69亿元。

面对存量竞争时代的战略焦虑,东鹏饮料已开始谋求转型。针对中高端市场“向上扩张”和针对海外市场“向外突围”都是其在2025年的大动作。

东鹏饮料手握百亿营收仍感焦虑,二次上市能否解忧︱品牌观察

特别是在今年4月3日,在登录A股四年后,东鹏饮料正式叩击港股大门,意欲布局资本新棋局。在向港交所递交H股上市申请中,联席保荐人为华泰国际、摩根士丹利、瑞银集团。

东鹏饮料方面在谈及港股上市原因时明确表示:“此举是为进一步增强公司资本实力与综合竞争力,提升公司国际化品牌形象,满足国际业务发展需求,深入推进公司全球化战略。”

事实上在 2024 年,东鹏饮料便已将产品出口至海外25 个国家和地区。但成绩似乎不太如意,海外市场2024年全年营收只有不到5000万。

有业内人士称,东鹏饮料的国际化之路比想象中难,而港股能够链接国际投资者,这无疑是其选择二次上市的重要因素之一。招股书显示,此次募资的30%将用于品牌升级,25%将用于海外市场拓展。

在于卫红看来,如果这次港股上市成功,会进一步助推东鹏饮料成为国际品牌,但其未来能走多远,取决于能否跳出“功能饮料”的标签束缚:

“品牌不应过度依赖功能需求,更应该关注消费群体的生活方式和细分场景,近年来东鹏推出的‘补水啦’产品,就是场景化的开始。从卖功能到场景化,对于品牌营销和市场拓展都是新的机会,也将成为东鹏饮料构建长期竞争力的关键。”

本稿件为大象财富原创,未经大象财富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及其他组织不得转载、复制、重制、摘编、展示、改动或建立镜像。如已转载,请自行删除,如需转载或合作,请联系:0371-65888889;邮箱daxiangcaifu@126.com。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