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以水为砚以绢作宣 非遗手作里的劳动节

访客 2025-05-06 14:08:50 10969
以水为砚以绢作宣 非遗手作里的劳动节摘要: 大象新闻记者程冰冰 谷艳敏5月5日,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五一”系列活动“触摸历史深度 感知华夏文明”之“水中生花 丝上...

大象新闻记者程冰冰 谷艳敏

5月5日,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五一”系列活动“触摸历史深度 感知华夏文明”之“水中生花 丝上成画”在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博物馆二楼报告厅开展,假期的最后一天,馆内欢声不断。游客们以水为砚,以绢作宣,在丝巾上留下绚烂的波纹,将这份亲手创造的喜悦珍藏心底。

以水为砚以绢作宣 非遗手作里的劳动节

这种在水中作画的技法,正是古老的水拓技艺,又称水拓画、湿拓画或大理石纹水拓画。这项技艺的奥妙在于利用水油分层特性,使颜料悬浮于水面形成纹理,再通过吸附转移至纸张、织物等材料上,呈现出流动变幻的艺术效果。

活动现场,为了让游客获得更好的参与体验,考古博物馆特意准备了许多方形“小水盒”,各色颜料整齐地摆放在桌面上,等待着人们前来“大显身手”。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与传统非遗体验不同,水拓画对创作环境有着独特要求——澄澈的水面、洁净的容器、整洁的操作区,每一处细节都关乎最终效果的呈现。这些看似简单却至关重要的步骤,正是保证每幅作品品质的关键。

以水为砚以绢作宣 非遗手作里的劳动节

“可以先用浅色的染料‘打个底’,再去添加你喜欢的颜色”“滴入颜料的多少,决定了画色的浓度”。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何女士逐步掌握了水上作画的技巧。“这比想象中更美妙”,她轻抚着丝巾上绚丽的纹样,嘴角漾起笑意。这份邂逅非遗的惊喜,已然在她心里种下再次体验的期许。

滴入染料、轻缓搅拌、铺上丝巾、即刻成型……随着一幅幅丝巾晕染完成,活动现场的窗台上已经挂满了游客的“艺术作品”。从各种颜色混合的“多彩绘”,到泼墨挥洒的“星空顶”,水拓艺术在流动间捕捉永恒。每位参与者指尖掠过的波纹,都化作记忆里欢愉的印记。

随着“水中生花 丝上成画”活动的圆满落幕,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五一”期间精心打造的“触摸历史深度 感知华夏文明”系列活动也画上了完美句点。通过沉浸式手工体验、深度考古讲座、考古工地开放日等多元形式,让不同年龄层的观众在历史长河中畅游,在文明传承中收获喜悦。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