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毛泽东的旗帜下,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为毛泽东未竟的事业,为毛泽东为我们描绘的共产主义宏图变为现实,团结起来,争取更大胜利!
毛主席全面、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了毛泽东政治经济学。毛泽东政治经济学科学体系由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两部分组成,是毛主席的原创性理论贡献。毛泽东政治经济学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到了全新的阶段。
毛主席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批注和谈话,是他全面、创造性的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到全新的境界毛泽东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境界的重要标志。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批注和谈话中,毛主席形成了一套极其完整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体系。这是继《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之后,毛主席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又一次飞跃性的探索。
一、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1)生产关系是主要研究对象
1、主要研究对象
生产关系,包括三个方面:所有制、劳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产品分配,都是会因为社会内部矛盾运动而变化的。
2、所有制的变化
集体所有制要向全民所有制所有制过渡,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要向共产主义全民所有制过渡,必须强调、区分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之间的矛盾。
3、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变化的根本动力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集中表现则是阶级矛盾。
4、产品分配的宣传
要强调艰苦奋斗、强调扩大再生产、强调共产主义长远前途,用共产主义教育人民,强调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把长远共产主义利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不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
(2)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科学,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平衡和不平衡、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平衡和不平衡(矛盾运动,对立统一)为根本
1、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不过不讲上层建筑问题的话,经济基础即生产关系问题也不会说清。政治是经济集中表现,讲经济基础,不能不讲上层建筑,不能不讲阶级的国家、阶级的哲学、阶级的科学。讲政治经济学,不能不讲生产力的问题。
2、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平衡与不平衡
这是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经济问题的根。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不过研究清楚生产关系,就必须联系研究生产力、联系研究上层建筑对生产关系的积极和消极作用,总之研究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统筹兼顾(运用《矛盾论》中的科学论断)。
(3)一门科学必须从分析矛盾出发,社会主义社会经济的动力是矛盾,社会主义社会也存在阶级斗争
1、矛盾普遍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
必须讲清楚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必须讲清楚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经济平衡不平衡的问题。社会主义社会现象和本质的矛盾是普遍贯穿的。必须承认矛盾普遍性,承认矛盾的发展和转化。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阶级斗争。
2、矛盾是分析社会主义经济的出发点
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不能仅仅是附带的说明,分析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必须从分析矛盾出发。
3、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根本动力
矛盾才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批评和自我批评仅仅是解决矛盾的一种方法。
4、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只有对抗和非对抗之分
只有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没有可调和矛盾,只有不断的解决一个又一个矛盾。
(4)研究经济问题,必须从现象到本质,从历史分析开始,揭露客观事物本质,不能从概念、规律、原则出发进行演绎
1、要从现象到本质
不能从定义、规律、原则出发,必须从分析现象开始,通过现象分析出原理、原则,用分析法,不用演绎法。不能先下定义、不讲道理。必须具体分析,才能证明结论正确。
2、规律自身不能说明自身
社会主义经济的客观规律存在于历史发展过程之中,应当从历史发展过程分析中发现和证明规律,不能不叙述历史,只有逻辑结论。
(5)社会主义经济科学要有批评对象,才会有生气
1、必须有对错误观点的批判
如果社会主义经济科学没有对错误观点批判,没有生气,就会看起来沉闷。要学习鲁迅的斗争精神,对错误思想不能饶恕的进行批判,批判透,增加科学的说服力。
2、要做自我批评
批评缺点错误不能只批评人家,要批评自己。
3、理论实践相结合
必须结合社会主义经济实践、结合社会主义经济历史现象,分析社会主义经济实践规律,写革命家的话,不写书生的八股文,必须结合实际的经济实践经验教训。
(6)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科学还在困难的发展之中
1、社会主义实践的成熟问题
由于社会主义社会历史还比较短暂,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还不成熟,离共产主义高级阶段还很远,所以写成熟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还会有社会实践限制。社会主义经济本身还没成熟,一种意识形态成为系统,还要在事物运动后面,思想认识是物质运动的反映。
2、必须研究好特殊规律
研究通史的人,不研究个别社会、个别时代历史,写不好通史;研究清楚具体的、特殊的历史、规律,才能研究好普遍的规律。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科学也是如此。
二、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改造
(1)没收官僚资本,是消灭中国资本主义的主要部分
1、没收官僚资本,我们就掌握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比例是八比二,我们在解放后没收官僚资本,就消灭了中国资本主义主要部分。消灭官僚资本,就把国民经济命脉转到了劳动者的国家新中国手中。
2、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的两重性
反官僚资本主义就是反买办资本,是民主革命的性质;反官僚资本也是反大资产阶级,带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2)民族资产阶级接受社会主义改造是经过尖锐的阶级斗争的
1、解放后,无产阶级先锋队迅速控制社会命脉
民族资产阶级接受社会主义改造是我们经过尖锐斗争之后的结果,我们打倒蒋介石,没收官僚资本,搞土改,搞三反、五反,实现合作化,从一开始就控制市场,一步步地使民族资产阶级接受改造。而且,《共同纲领》也规定了各种经济成分各得其所,让资本家有利可图,宪法上也给了他们一张选票、一个饭碗的保证,让他们感受到接受改造也能保持一定地位。
2、经过激烈的斗争,我们使资本主义企业中的工人掌握了权力,使资本家几乎没有发言权
我们打了二十二年仗,推翻了帝国主义扶植的国民党,接收了整个资本主义经济种百分之八十的官僚资本,这才能使我们采取和平方式改造其余百分之二十的民族资本。改造过程中,我们还经过了三反、五反那样激烈的斗争。我们在资本主义企业建立了工人的监督,使工人掌握企业权力,厂方办事也要归支部书记管控。企业管理权被国家工作人员和工人控制在手里了。我们对民族资产阶级联合又斗争,帮助他们成立工商联,把他们统一起来,又对不同资本家具体区分,分而治之,用一定时期的定息收买他们,收买整个阶级。
(3)中国处理资产阶级的经验成果有普遍意义
1、区分对待两种资产阶级
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我们吃掉了官僚资产阶级这个大头,民族资产阶级这个小头就没有反抗的力量,他们看到了无产阶级的强大,所以有可能接受社会主义的改造。我们对民族资本主义进行改造,而对官僚资本主义在之前武装没收。
2、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改造过程
我们改造民族资本主义分三步,也就是加工定货、统购统销、公私合营,从而对其实现社会主义改造。改造的每个步骤来讲,也是逐步前进的。我们的经验有普遍意义。
(4)对小资产阶级的分析和政策
1、小私有就是资本主义性质的
小农经济基本上都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农民没有社会主义集体组织的话,不可避免的会走两极分化的道路。
2、农民的两重性
对农民阶级两重性要注意、具体分析。我们是联合农民反对资本家,而列宁曾经说宁可和资本家打交道、把资本主义变成国家资本主义也要对付小资产阶级自发势力,两国的不同是历史条件决定的。
(5)我国创造了从个体经济到集体经济的转变的新方法,形成了全新的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从低级到高级,引导农民群众自愿合作起来
从个体经济到集体经济,是一个质变的过程,我们通过互助组、初级合作社、高级合作社、集体公社,经过不同阶段的部分质变完成的。中国农民土地私有观念很深,我们使逐步引导他们改变的私有观念。起初,互助组实现的是集体劳动,土地还是私有的;初级社的时候,用的是土地入股的办法到高级社和集体社,进一步改变了农民的私有观念。互助组是社会主义的萌芽,合作社是半社会主义,集体社是社会主义。我们坚持的是农民自愿的原则,不过,农民的自愿也要引导。我们先引导贫农和下中农入社,只要农村有百分之四十的人入社,合作化就势不可挡。
2、我们的农村社会主义改造要实现公平、增产、保障群众生活三者的兼顾
我们的合作化前后生产工具没有改变,生产关系改变之后,农业生产有很大的发展,这和苏联不同。大型的集体社,也是公平的集体社。现在农民也有一些自留地,自留地生产的产品大部分归农民自己消费,一部分出售,是小商品生产性质。分配中搞照顾国家、集体、个人关系。有部分富农破坏集体对现象还存在,要注意改变。
3、对农村中的中农和贫农详细区分
注意中农的动摇性、二重性。不能把中农吹成中心、捧到天上、忽视其两面性。对农民阶级内部各阶层也要具体区分。贫农、下中农、上中农都是劳动者,也是私有者,不过他们私有观念各不相同。贫农和下中农是半私有者,容易改变,上中农私有观念浓厚,历来抵触合作化。中农的上中农、下中农也分为新老,贫农、老下中农、新下中农,比较拥护集体社;上中农则是一部分拥护、一部分反对,要详细区分。一部分富裕中农仍然在动摇,要注意将来他们还会动摇。严格反对一些干部站在富裕中农的立场。
4、农村的社会主义革命要依靠贫农
农村领导权掌握谁在手里,关系到农村的发展方向。无产阶级必须依靠贫农阶层。
5、工农联盟的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土地改革基础上;第二个阶段,合作化基础上;第三个阶段,巩固集体公社和逐步的实现机械化基础上。只有合作化,没有机械化,工农联盟就不能巩固。国有化和机戒化实现结合,工农联盟巩固就能真正起来。要注意逐步实现集体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过渡、逐步使工农差别消失。
6、吸取苏俄经验教训,处理好和农民的关系
苏联教科书认为武装干涉和长期战争条件下,战时共产主义不可避免。毛主席认为,苏联教科书这样说这完全不对。我们中国二十多年的国内战争比他们艰苦的多,没有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的是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我们还是取得了胜利。我们采取了对农民更成熟而且正确的政策。我们要注意城乡物资的交流、农民生活水平提升。工人和农民在价格问题上,我们要注意调整其中的关系,缩小工农生活水平差距,提高人民整体生活水平。
7、有拖拉机才有合作化说法是错误的
先改变生产关系,然后才能大大地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普遍规律。东欧国家农村合作化搞得慢,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拖拉机,而是因为他们土改靠行政命令,是从上而下恩赐的,土改之后又没有趁热打铁,实行集体化。我们和他们相反,实行群众路线,发动贫下中农开展阶级斗争,夺取地主阶级全部土地,分配富农多余土地,按人口平分土地。土改之后,我们紧接着开展广泛的互助合作运动,不断地把农民引向合作化。而且东欧没有我们这样强大的党和强大的军队。无产阶级革命,先制造舆论,变革政治,武装夺取政权,之后变革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革命的重要过程。没有对农民觉悟的提高,不改造人的思想,只靠机器,是不可能的。用社会主义训练改造人的问题,是我国的大问题。
三、社会主义建设及其路线
(1)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对象
社会主义生产服务于社会需要,服务于无产阶级为核心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
(2)四个现代化
1、概念的提出
建设社会主义,需要工业、农业、科技、国防现代化。毛主席认为,列宁提出的无产阶级专政镇压剥削阶级,保证自己巩固,政令充分实行,在集体生产、最新技术基础(全部经济电气化)原则上改组工业的时候,才可以保证社会主义的一定程度的胜利这一论断是正确的,以此为理论基础提出了四个现代化论断。
2、注意工业、注意机械、注意技术
机床拥有多少是工业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必须广泛的发展技术革命、技术革新。技术发展,劳动组织、劳动力分配就会发生变化,军队也是这样。我们工业生产总值占工农业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七十之后也不能像苏联那样宣布已经实现工业化,因为我们还有大量农民从事农业生产,而且过早宣布实现工业化不仅不能确切反映我国实际情况,还会使人民产生松劲情绪。实现全盘机械化还要很长时间,而且在一个时期内要提倡半机械化和改造农具。
3、农业发展的特殊性
1959年以前,我们农业生产主要靠水利,机械设备还不多情况下,没有水利工程,农业增产是不可想象的。级差地租不完全由客观条件造成,注意事在人为对改良土地的作用。对农业不能光靠化肥,无机肥和有机肥要结合。地球资源有限,必须注意改进技术。
(3)建立一个完整独立的工业体系、国民经济体系
中国是一个大国,人口世界第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必须也能够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国民经济体系。没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就没有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巩固基础。这是第一步。之后第二步是实现四个现代化。
(4)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必须不能照抄苏联的压制群众热情积极性和民主权利的路线。尊重和调动群众的建设积极性、参与管理积极性,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打击官僚主义,打击官气。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保障速度;坚持群众路线、依靠群众,调动群众力量,破除迷信,革资产阶级的命,反对单纯行政命令,要发动群众。
(5)正确处理工农业问题
1、优先发展重工业,几个同时并举
在优先发展重工业条件下,工农业同时并举,轻重工业同时并举。工业和农业要保持正确比例。并举中有主导方面,例如中央和地方之间,中央为主导;工业和农业之间,工业为主导。工业要快于农业,不过工农业之间差距不能太大,不能因为抓工业就限制农业生产,要两条腿走路。要注意农业机械化发展、农业技术改造、农产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按照马克思的学说,工业是由农业有剩余产品开始的。实行几个同时并举,争取提高生产率,增加新的生产单位,吸收新的劳动力。
2、必须重视农业问题
加大农业、轻工业投资,例如给农业增加钢材。说工业向农业要求扩大市场,也要说农业向工业要求增加各种的工业品的供应,保证农民得到更多的工业品,保证农民提高物质和文化水平。多发展农业和轻工业,有利于为重工业创造一些积累,从长远看也有利于人民。城乡特别是乡村,要大力发展养猪事业。城郊也要养猪,不能只靠乡村农民供应,这样也会反过来促进全国农村大力发展养猪。
3、公社统一组织下的农村工业化
农村公社要组织群众、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发展工业。在农业区,我们也要搞工业。集体公社要在统一安排下,利用当地各种工业资源,发展各种小洋群、小土群工业,加快工业化发展速度。按照马克思计划安排,广泛地发展半机械化的到机械化的社办工业。
4、中央和地方工业计划关系
中央要发挥地方积极性,在全国统一计划下,各省尽可能都搞一整套,只要有原料、有销路,只要能就地取材、就地推销,凡能办的事情,各地都尽可能的去办。产品销售,地方应当服从中央调度安排。地方党组织要政治挂帅。
5、大中小企业并举
发挥地方积极性,也要靠中小企业和土法生产。要在集中资金同时,注意大中小企业并举、洋土工业并举。
6、注意发展沿海工业
统筹沿海内地关系,为解决工业发展不平衡问题,以投资建设内地为主,不过也要注意发展沿海工业。
(6)自力更生,厉行节约
1、社会主义国家必须独立自主
我们主张各国尽量多搞,自力更生,不依赖外援,独立自主,特别是农业,不能吃外国饭。搞大的、搞高技术的,也不能靠别人,要破除迷信,靠自己。
2、节约积累
不论困难时期还是困难少的时候,都要厉行节约,积累大量物力和财力。
(7)保持干劲,提高效率
1、穷是动力
穷才要渴望发展、进步、变富,才有朝气,辩证看,这也是优势。解决穷的矛盾,就要保持朝气,逼我们努力。
2、找国家比赛
我们合作化震动小、速度快,而且实现的是增产;我们劳动力多,而且组织了起来;我们落后,不过可以接受最先进的技术、最现代化科学技术,我们重视这些点。我们要知道争取一二十年或几十年,在主要产品产量方面首先超过英国(后来七十年代产量方面例如钢产量确实超了英国),之后再准备超美国。要找国家比赛。
3、提高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是螺旋式上升的,也会有下降的时候,我们必须注意提高劳动生产率。我们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靠技术加政治。一方面要物质技术,另一方面也要注意文化教育、政治思想工作。运输的合理或不合理,对于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有重要影响。注意合理安排劳动力,使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有事做。
(8)计划的制订和调整
1、计划是意识形态,对经济发展和不发展、发展的快慢,起很大作用。
必须从客观实际情况出发,不断地探索客观规律,不断地从必然地自由,不断地吸取经验教训、调整计划。不符合客观规律、客观实际,就无法有计划、按比例发展。根据现有人力物力状况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内外各种条件制订计划。政治挂帅、提高居民觉悟程度,有利于计划实现。
2、按比例和不按比例、平衡和不平衡矛盾永远存在。
不平衡是绝对的,平衡是相对的;不按比例是绝对的,按比例是相对的,这种矛盾是永远存在的。对立统一看问题和解决问题,注意变化发展,计划要不断修改、精彩发展完善,不断地在不平衡中调整,争取相对平衡;不断地在不按比例中调整,争取相对按比例。不能完全否定突击,突击和不突击是对立的统一。对平衡的认识、对比例的认识,是一个曲折的过程。在计划过程中,反对过度四平八稳,也反对一切听其自然。
四、社会主义劳动过程中人和人的关系
(1)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之后,生产关系领域很重要的问题是在公有制基础上不断变革、改进人与人的关系
不仅集体所有制要向全民所有制所有制过渡,公有制生产关系内部人与人的关系,也不能不是不断变革的。劳动生产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改变还是不改变,向什么方向改变,对于推动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都有直接影响。
(2)企业管理制度
1、党委领导的厂长负责制
资本主义国家企业和苏联企业实行一长制,我们实行党委领导的厂长负责制,和他们不同。
2、无产阶级民主企业管理模式
领导人以普通劳动者姿态出现,必须以平等态度待人,一年或两年来一次整风,进行大协作。干部参加劳动,和群众打成一片。企业集中管理和群主运动相结合。工人参加管理。不断变革不合理规章制度。工人群众、领导干部、技术人员三结合。政治挂帅,加强政治教育。
3、社会主义竞赛
社会主义经济竞赛要讲政治,落后者要赶上先进者,先进者要带动落后者。
4、统筹兼顾
社会主义企业也不能不计盈利、不能不算账。
(3)高贵者最愚蠢,卑贱者最聪明
社会主义社会,劳动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他们深入实际,扎根社会实践之中,更有发明创造能力,我们要知道尊重群众智慧,而且我们好多发明都是小厂里头出来的。大厂设备好、架子大,所以容易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五、社会主义的流通过程
(1)生产和流通
商品流转,就是产品进入流通过程。我们说的经济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综合。
(2)商业和市场管理
1、合作社商业和国营商业
我们的合作社商业并入国营商业,好办事,比较节省。
2、对商业的监督
主要靠党的领导、政治挂帅、群众监督。
3、营业
社会主义制度下,没有必要保守营业秘密。
4、商业劳动
商业工作人员的劳动也是社会必要劳动,没有商业劳动,生菜就不能转化为消费,包括生产和生活的消费。
5、物资分类管理
我们对市场管理,对三类不同物资采取三种不同办法,第三类物资(地方分配),允许公社和农民在集市上出卖,价格由国家管理,规定一定的幅度,促进城乡交流。
6、价格调控
毛主席强调,我们的市场价格必须由国家规定一定的幅度,不让小自由变大自由。
7、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
商品首先要有使用价值,要产品质量高,不然卖不出去,价值不能实现。当然,价值过高了也卖不出去。
8、劳动计算
实行实物计算和价值计算。实物计算形式,例如多少吨钢、多少千匹布、多少立方土,比价值计算形式,更易人了解。
9、劳动力已经不是商品
社会主义公有制下,劳动力不是商品,人与人关系不再被物与物关系掩盖。
10、工农业商品交换
注意相对等价、稳定物价、统筹兼顾,调整这种价格关系,也是调整工人和农民、两大所有制之间的关系。商品交换是联结两大所有制的中介。
11、价值规律地位
价值规律是计划工作的工具之一,不是主要工具。为无产阶级为核心的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计划第一,价值规律的作用不能过度夸大。
(3)产品运输
运输、包装,不增加使用价值,增加价值,是社会必要劳动一部分,没有运输和包装,生产过程就完不成,不能转到消费过程。注意运输合理,注意运输质量和效率,运输合理不合理影响劳动生产率高低。
六、社会主义的积累和消费、消费品分配
(1)积累、扩大再生产
1、积累和储备
积累要注意适度,如果生产增长很快,这个基础上,积累比例大一些,人民生活也可以改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注意建立粮食后备,也要注意其它各种储备。
2、为社会的产品
一部分用于扩大再生产,一部分用于社会文化教育和福利保健事业,还有一部分是国防这类公共消费,是非生产性的,不过是为了保证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2)生产资料的分配和消费品分配
生产资料的分配决定消费品的分配,生产关系首先是生产资料在谁手里的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关系的基本问题。在社会主义社会,仍然遵循这个规律。工资分配属于消费品分配,有什么样的生产资料分配,就有什么样的产品分配、消费品分配,前者决定后者。
(3)批判物质刺激
1、反对过度强调眼前利益、个人利益的物质刺激,主张个人服从集体、局部服从长远
集体利益解决了,个人利益才能解决;长远利益的解决,大于眼前利益的解决。不能只强调个人利益、眼前利益,不强调集体利益、长远利益。过度绝对化、片面化强调物质刺激,一定会走向反面。
2、政治挂帅
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工人觉悟。有了政治挂帅,才能做好根本的保障。为无产阶级根本阶级利益而行动的根本方向是底线,其余都是次要。必须教育人民为集体、长远利益,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前途而奋斗,坚持艰苦奋斗,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而积累,同时兼顾提升人民生活水平。
(4)公共事业、集体福利和社会主义
1、不讲集体福利就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
不搞集体福利,只讲个人消费,不讲社会消费,不讲公共消费,就是片面的,就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
2、公共事业
居民房屋建设、文化教育、公共医疗、体育、旅游、国防。
(5)按劳分配原则
1、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这个原则是对的,不过彻底实行,带个人主义危险。反对平均主义,也反对个人主义,反对过分悬殊。
2、计件和计时
我们应该计时为主,不过计件必须兼顾,注意处理好简单劳动者和复杂劳动者、强弱劳动者之间的矛盾,注意引导人们首先关心集体事业而不是个人收入。
(6)供给制时期净化组织的重要作用
毛主席认为,革命没有讨价还价,想升官发财就别参加革命。所以,他回忆感觉,党政干部实行供给制的时候更纯洁一些。在革命战争时期,不实行工资制,不靠物质刺激,靠精神鼓舞,党政成员大体过平均生活,仍然因为政治路线、军事路线的正确取得了革命胜利。这种历史经验,值得借鉴。
七、从社会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看完这部分,就可以感慨毛主席何止早看五十年!毛主席细致描绘了未来如何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
(1)社会主义阶段划分
社会主义可能分为第一阶段不发达社会主义和第二阶段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时间。经过后一阶段,到了物质产品、精神财富都极大丰富,而且人们觉悟大大提高的时候,就可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了。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主义阶段的一些东西必然被新的共产主义的取代。
(2)彻底巩固社会主义是不对的
毛主席强调,社会主义制度巩固要强调,不能过分强调。一定社会制度不可能永远巩固下去,社会主义社会也是要变化的,必须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
(3)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的变化
1、全民所有制的完善
全民所有制要不断变革完善,例如体制下放、分级管理、企业自治权,在中央统一计划下发挥地方积极性,处理好条块关系等等。
2、集体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过渡
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并存局面不能长期存在,集体所有制也一直在变化发展。随着集体所有制经济生产力发展,随着集体公社的农业生产力发展、工业生产力发展,集体公社会由基本队有制逐渐转变为集体社有制,之后逐渐转变为全民所有制,土地转变为国有制,前提是生产力发展到不过渡到全民所有制不足以调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时候。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集体所有制长期不过渡到全民所有制,是不适合生产力进一步解放的需要的。
3、按劳分配、商品生产、价值规律也会完结
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随着集体所有制转变为全民所有制,随着农民阶级转变为工人阶级,联结工人和农民、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的商品交换、价值规律也会完结。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按劳分配也会被按需分配所取代。
(4)逐步缩小三大差别
1、农民阶级和工人阶级、城市和乡村
随着农业机械化发展,农业人口减少。集体公社要在统一计划下大办工业,使农业人口转变为工业人口,使农民阶级转变为工人阶级,解决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差距,实现乡村自主工业化,逐渐使集体所有制过渡到全民所有制。
2、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
毛主席认为,消灭体力和脑力劳动差别,根本要靠生产力的发展,高度自动化生产,解放人的劳动。到共产主义社会,阶级差别消灭,人人都叫共产主义劳动者。
(5)社会主义到共产主义也是一种革命
1、社会主义社会也有不愿意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反革命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在按劳分配制度下的既得利益群体,是不愿意过渡到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的,他们会对社会主义社会原有的按劳分配制度抱有留恋。而妄图复辟资本主义的剥削阶级分子,更不愿意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
2、社会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也需要革命
社会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逐步实现按需分配,也是一种生产关系取代另一种生产关系、一种社会制度取代另一种社会制度的革命。共产主义也会有很多阶段,因此也会有很多革命。
3、共产主义社会与国家机器消亡的条件
到共产主义社会,国家机器肯定会消亡。但是,国家机器消亡的条件,是帝国主义的灭亡。帝国主义不灭亡,用来反抗帝国主义的国家机器不消除。而且,国家的性质是不会改变的,就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只要阶级斗争还在,敌人就不会放下屠刀,我们就应该积极的准备对付敌人。
(6)到了共产主义社会,还是会发展的
毛主席强调,共产主义社会还会发展变化,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变化,还需要发展,需要量变到质变,变化是无穷的,但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不会有多大变化。到共产主义社会,还会有先进和落后两部分人,尚贤还是要有。
毛主席的完整的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想共产主义过渡到科学理论体系,超越前人、启迪后人。毛主席的政治经济学,无疑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到了全新的境界毛泽东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境界!在毛泽东的旗帜下,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为毛泽东未竟的事业,为毛泽东为我们描绘的共产主义宏图变为现实,团结起来,争取更大胜利!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号外财经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发布者:号外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njiong.com/2024/10/11/21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