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口相声节目中,会有一个逗哏演员,一个捧哏演员,逗哏演员讲的比较多,然而捧哏演员大部分时间会在逗哏演员说完一句话后,搭个词。然而在课堂上如果把老师比作逗哏演员,那么课堂上真的还就有一群“捧哏”演员。
当你讲“李白乘舟将欲行”,后面紧跟一句“去哪?”;
“忽闻岸上踏歌声”——“药药切克闹!”;“
桃花潭水深千尺”——“怎么着?”;
“不及汪伦送我情”——“嗨……”
包袱个个都响,全班哄堂大笑。
当你讲“鸡兔同笼”,你讲一句,他跟着节奏,“恩、哎、好嘛、没错”,惹得全班没人听课,就看这位“捧哏”同学的表演。
英语老师也摆脱不了,当英语老师要求对话时候,他会操着一口唐山味的英语给你大声回复“歪味谷德”!
课堂碎嘴是怎么形成的
学生课堂上故意“出洋相”,接老师的话茬,第一种情况就是自己故意的,这种学生一般是为了寻求老师的关注,虽然很多时候,这种做法会被老师批评,但是这种行为却能达到学生预期的关注的目的。
过度寻求关注,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偶发性的,比如一个学生因为不满老师的调换位置,他会用上课接话茬这种形式,故意引起老师的主义。所以说,这种故意的“碎嘴“,就是为了寻求过度的关注,在接话茬中寻找优越感和存在感。
接话茬的第二种情况是学生自己无意识的习惯。所谓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习惯也有好坏之分,学生的习惯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比如父母在家里就很”嘴碎“,孩子在一定程度上会模仿,但是父母因为自己就有这样的坏习惯,也无法及时发现孩子的毛病,无法及时纠正。
还有的是家庭环境过于压抑孩子的表达,给孩子传递了一个不好的倾听习惯。当孩子给父母说话时候,父母表达出一种不耐烦,或者对于孩子的诉求总是直接怼回去,导致孩子习得了父母的这种坏习惯,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如何纠正课堂上接话茬
针对孩子接话茬,课堂上很多老师简单地处理就是让学生罚站,或者批评,虽然暂时很有效,但是治标不治本,要想纠正学生上课接话茬的毛病,先要知道学生是故意还是无意的。
如果是故意接话茬的,应该了解学生的诉求是什么,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解开学生的心结。如果是无意的,只是长期形成的坏毛病,那么就需要配合家庭教育,慢慢纠正这种坏毛病。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号外财经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发布者:号外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njiong.com/2024/09/07/18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