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9元一件防晒服,273元一把雨伞,223元一顶渔夫帽,224元一个小风扇,199元一个口罩,蕉下,在防晒消费领域高高在上的名字,如今正卷入一场裁员风波。
近期,新兴消费品公司蕉下传出了令人震惊的组织架构变动:市场部并入销售部,整个品牌部被撤销,相关人员全部离职。更有已离职的前员工表示,此次裁员影响到一两百人,连公司的CMO也离职了。让我们就来听听蕉下的故事,看看它是如何崛起的,又是经历了什么,目前为何陷入裁员困境。
蕉下成立于2013年,名字取自芭蕉叶下,寓意着满足年轻女性消费者对户外防晒的需求。它的崛起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当时中国互联网流量从微商时代向网红经济的转型,及其熟练的流量和爆款打法。特别是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和电商直播迅速破圈,凭借头部KOL和达人的种草带货,蕉下成为中高端市场的网红品牌。
仅在2021年,蕉下仅靠卖伞就收获了5亿销售额。随后,它开始试图降低对伞具品类的依赖,向户外服饰扩展,推出各类防晒产品。到2022年2月,蕉下完成了C轮融资,估值超过30亿美元。
然而,蕉下的IPO之路并不顺利。数据显示,尽管公司营收和毛利率表现优异,但盈利能力却不尽人意。广告和营销开支不断攀升,而在产品研发和品质把控上投入相对较少。尽管蕉下称其产品采用独家技术,研发的LRC涂层防晒效果卓越,但市场上对此有不同的测评和看法。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更多品牌的涌入,蕉下面临的挑战愈加严峻。它曾试图通过高流量明星代言提升品牌影响力,但效果并不理想。在电商平台上,低价的白牌产品也在分割蚕食市场份额。另外,长期依赖OEM代工模式,也成为蕉下面临的一个难题。不得不说,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持续的产品创新和质量控制,以及合理的成本管理,才是企业长久发展的关键。
有电商渠道产业代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福建这样的服饰生产大省,类似蕉下的产品数不胜数,有很多蕉下代工厂同时生产与蕉下同款的产品,而其价格甚至不到蕉下官方售价的十分之一。
在将生产环节全盘交给制造商的另一方面,质量把控的难度就会呈指数级上升。同时,蕉下还面临着市场定位的焦虑。公司最初以防晒伞起家,防晒服成为其王牌产品。然而,防晒服如同有季节属性的羽绒服一样,更多地是在夏季穿着。这就带来了问题,即如何在非夏季的三个季节内,扩展销售周期,保持销量。
如果要扩展到户外运动领域,那也不是易事。当前,国内户外运动市场竞争已十分激烈。在这一赛道上,老牌参与者如始祖鸟、北面凭借专业的产品支持稳坐市场高端,而如迪卡侬之类的品牌则以其平价及多样性的户外产品获得大众市场的青睐。相比之下,蕉下并不具备专业户外品牌的优势和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那么,在内部组织架构变动和推出低价商品后,蕉下是否能再次焕发生机呢?或许,蕉下真正需要考虑的是,在流量红利逐渐消失的大背景下,如何研发核心产品与技术,加强与同类品牌的差异化竞争。
那么你是否购买过蕉下的产品?体验如何?欢迎留言讨论。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号外财经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发布者:号外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njiong.com/2024/08/29/14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