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只看到一个光明的、温暖的时代的结束,一个冷酷无情的、充满压迫感的时代的到来。
01
有人说,陈思诚的新片《解密》,有点像《奥本海默》。
是的,有一点。陈思诚想致敬《奥本海默》的意图是很明显的,但没有拍出奥氏的矛盾与纠结。
还有人说,《解密》有点像《美丽心灵》。
是的,也有一点。但是陈思诚没有拍出数学家纳什的痛苦与意志。
实际上,《解密》像很多电影,比如《盗梦空间》、《爱德华大夫》等,但都仅得其表,不得其魂,所以还是四不像。
不过,说是四不像,却还有一像,即很像2014年吴宇森执导的《太平轮》。
《解密》和《太平轮》的共同之处在哪里呢?
那就是都把1949年的解放,表现为一场沦陷。
在《太平轮》中,即将在人民革命的洪流中获得新生的中国大陆,成了一块人人争相逃离、马上就要被铁蹄蹂躏的混乱之地,而蒋介石盘踞的台湾,反而是暴风雨停歇之后的平静故乡。
在《解密》中,从1937年到1949年这段时间,容金珍虽然是一个有心理疾患的孤儿,但他始终生活在非常有爱的环境中,生活上无忧无虑,心理上被人呵护,数学天分也备受重视,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开发。
解放前的南京,在陈思诚暖色调的镜头中,像是好莱坞经典爱情片中浪漫、温馨的美国城市,人人都健康、快乐,男人西装革履,女生典雅美丽,生活充满阳光和希望。当年在国统区各大城市爆发的声势浩大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以及因为美军士兵强奸北大女生沈崇而引发的反美抗暴运动等等,连影子都看不见。
但这个乌托邦一样的所在,却随着南京被XX党占领(《解密》字幕)而毁灭了。
陈思诚用和《太平轮》一样的手法,来表现南京的沦陷似乎巨大灾难就要降临南京,所有的人都在一片混乱中四散逃命,法律和秩序解体了,酷似《乱世佳人》中,南军撤离,北军即将进占的亚特兰大。
陈思诚是吝啬的。尽管《解密》全片长达近两个半小时,是今年暑期档最长的影片,但陈思诚不肯用哪怕一句话、一个镜头,来正面诠释一下解放的真实含义压迫者被推翻,帝国主义被赶走,人民站起来了,等等。观众只看到一个光明的、温暖的时代的结束,一个冷酷无情的、充满压迫感的时代的到来。
陈道明饰演的老郑,在《解密》中,无疑是革命者与新中国的人格化他总是一袭黑衣,室内也带着墨镜,面无表情,神秘莫测,缺乏安全感。在他戒备森严的办公室里,还有着密室和暗道。他决定了容金珍(刘昊然饰)的命运,但容金珍直到最后,也不知道他是谁。
透过神秘的老郑,观众看到,那个在1921年成立,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长期革命战争年代与人民群众保持着种子与土地一样的关系,以自身的热情和奋斗唤醒了千百万人民并领导他们获得解放的核心力量,似乎是一个类似共济会、兄弟会那样凌驾于国民之上,拥有令人不寒而栗的恐怖力量的黑暗组织。
那么,老郑们建立了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呢?在《解密》中,这是一块被高墙和铁丝网圈禁的土地。
《解密》一多半的篇幅,是反映1949年后的生活。但观众没有看到人民欢天喜地的迎接解放,也没有看到人民意气风发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只看到了哨兵、高墙和铁丝网,看到了军警以寻找机密文件为借口,突然宣布封站并搜查每一个人的严酷与肃杀,还看到了一个超现实的场景:暴民在批斗大会上暴打善良、无辜的知识分子这在伤痕电影中,通常发生在1966年之后,但在《解密》中,却被提前到了1963年。也许陈思诚意识到这是过于明显地伪造历史,于是他取下了群众的红袖章,只是这样一来,就更显得欲盖弥彰了。
一些中国电影人,在通过用一种固定的模式来表现那十年,并通过表现那十年来向外界传递关于新中国的刻板印象(狂暴和残忍)方面,似乎有一种执念,以至于他们经常会毫不在乎地在银幕上展示伪史,比如在2018年上映的《无问西东》中,就有一个几乎一摸一样的桥段:美丽的女大学生在批斗大会上被暴民凌辱,她的恋人从核试验基地匆匆赶来导演李芳芳也把时间提前到了1963年。【点击阅读】
这些中国电影导演的这一奇怪偏好,自然影响到了国外的电影人,他们也驾轻就熟地运用这一手法,给中国打上暴民恐怖的印记,比如网飞版的《三体》,就有一个和《解密》《无问西东》中的相关桥段极为相似的开头,并成了全部故事的枢纽。你说西方导演是在妖魔化中国吗?但西方的观众可以很轻易地在中国人自己拍的影视剧中得到印证。
有人说,这部电影是有家国情怀的,容金珍破译密码,是因为爱国。
似乎有道理。但容金珍爱的是什么国呢?
是一种先验的、抽象的国,是他的养父(吴彦祖 饰)从甲骨文中拆字而来的国,这种国,完全排除了新中国的政治含义,排除了对社会主义祖国的任何情感。这种抽象的家国情怀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它出现在《解密》中,不过是为了对抗容金珍生活于其中的新中国罢了。
02
二十世纪,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背叛的世纪。
因为在人类历史上,还从来没有如此之多的出身富裕家庭(剥削阶级家庭)的青年,背叛自己出身的阶级,投身到为劳苦大众翻身求解放的时代洪流中来。
有一次,我去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惊讶地发现,在这里牺牲的十几万烈士中,许多人(不是全部)都具有这样几个特征:第一,非常年轻;第二,受过良好教育;第三,出身富裕家庭,有些人还是世家子弟。
这些令人潸然泪下又无比敬仰的烈士,他们投身革命,是自觉自愿的,是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认清了历史发展规律的结果,许多人是唱着《国际歌》,在国民党军警的枪口下走向刑场的。
但是,在《解密》中,这一发人深思的历史现象,被完全颠覆了。
按照《解密》的叙述,出身世家,在知识精英家庭长大的容金珍破译了美将特务企图炸毁中央首长专机的密码,破译了美蒋企图空袭我核武器研制基地的密码,建立了巨大功勋。
但是,他所做的一切,不是出自任何政治认同,而是被绑架、被圈禁后,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不得不这样做的结果。
陈思诚深怕观众会把容金珍误读为一个热烈的爱国者,所以借容金珍遗孀之口,对采访者(由陈思诚本人扮演)实际上是对银幕下的观众强调说:这不是我们的选择,我们是被选择的!
被选择,就是一种无奈、一种被迫。
老郑是金珍的引路人,也是他的绑架者与监护人。在老郑与金珍的互动中,老郑从来不做任何政治启蒙,他只是凭借一种神秘的恐怖力量,令金珍不得不屈从。
老郑发现了金珍在破译密码方面的天才后,就约金珍谈话。金珍回家后告诉养父,那个人让我跟他走!
金珍是超越于政治之上的,至于他在破译密码时所展现出的狂热,不过是一个数学天才在挑战自我,探索自身能力极限时出现的偏执罢了。而做为党的化身的老郑,则冷酷地、精明地、不人道地引导、利用了这种偏执,不仅榨取了金珍无比珍贵的智慧,也榨取了他的生命。
并且,容金珍完全不是中国所能培养、锻造的天才。他的容貌是中国人,但他的大脑,是浸泡在西方文明的营养液中发育起来的来自奥地利的洋先生教会了他释梦,使他获得了可以在梦中破译密码的能力;而来自波兰(也是欧洲)的犹太人希伊斯,发现并开发了他的数学天才,并成为他精神上的父亲。按照《解密》的叙述,容金珍简直就是新中国的拯救者了,国家的命运完全取决于他能否破译密码,但他却是被新中国强行截留的西方文明的产儿。
其实,对容金珍来说,他真正的梦想之地是美国,绝不是如同集中营一般的701。当他的导师,犹太人希伊斯表示要带他去美国深造,并表示已经为办好了一切手续时,他是多么快乐啊!只是非常不幸,南京的解放,使他梦想破碎,他不得不留在高墙和铁丝网后面,但仍然和身在美国的精神之父希伊斯惺惺相惜,金珍甚至在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还不忘用自己的方式,帮助希伊斯摆脱困境。希伊斯为美国情报局编织密码,金珍为中国破译密码,他们都是被胁迫的,摆脱这一切,师生(父子)在海边对弈,才是他们最渴望、最美好的生活。
就这样,《解密》改写了新中国的历史,也羞辱了新中国的历史。富裕家庭出身的青年满怀激情地投身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历史,变成了变成了被选择、被胁迫、被利用的历史,新中国的胜利,也因此不再是任何意义上的政治的胜利,而是被囚禁的人质的胜利,甚至是一种集中营式的胜利【点击阅读】,因此不仅不值得怀念与歌颂,更是未来要极力回避,并避免重演的!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号外财经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发布者:号外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njiong.com/2024/08/13/10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