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策划/李英波 李万里 王璐 统筹/贾蓓 蒋太旭
浪漫七夕 “农”情满满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又是一年七夕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随着近年来中国传统节日的振兴,愈发被情侣们所看重。
其实,在七夕厚重的文化遗存里,除了传扬爱情的忠贞与坚守外,与农业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展示着我国古代农耕社会中,在夏末秋初这一农历岁时的重要节点,人们祈求丰收的愿望。
农历七月初七,农作物开始成熟,在七夕风俗活动中,不仅有古人庆贺秋收的记载,也有古人祭田祖、报田公(即田祖)的内容。《晋书》有记载:“织女,天女也,主司瓜果、丝帛、珍宝”,这表明古时候,织女还是瓜果麦豆等农作物的保护神、丰收神。
随着时间的流转,如今的七夕节已成为一个综合性的节日,它既保留了传统的文化底蕴,也融入了现代的庆祝方式。而当“爱情”与“农业”这两个元素碰撞在一起时,又能迸发出怎样的火花呢?
本期《大地》周刊以爱为名,寻找武汉乡村中那些最浪漫的人和地。
“夫妻档”合作社9年坚守体验苦乐人生
最朴素的爱情在希望的田野上绽放
还不到凌晨5时,位于黄陂区六指街道潘岗村土库湾的兰心露合作社里,周小兰和丈夫梅术兵就起床了。简单吃过早餐,夫妻俩趁夏夜的凉爽还未散去,便匆匆开启了新的一天农作。从2016年初到黄陂的务农“门外汉”,到现在操持多样化种植的合作社,随着收益增加,周小兰最大的心愿就是“资金宽裕点,不用让丈夫那么辛苦了”。
周小兰和梅术兵在合作社的稻田边。刘帅 摄
■ 开局遇挫夫妻生隙 妻子“硬撑”丈夫帮衬
52岁的周小兰和梅术兵同年,都是黄梅县人。2016年之前,两人都在家乡打拼。周小兰性格外向,自制豆丝自己销;梅术兵做焊工,少言寡语,两人性格刚好互补。
一次意外打乱了原本平静的生活。梅术兵工伤导致大拇指落下残疾。心疼丈夫的周小兰觉得,梅术兵不适合继续做焊工了,便到处打听,谋划改行。看到堂妹在黄陂流转了500亩地种植水稻,周小兰也动了心。堂妹告诉她:来武汉搞农业有发展空间。
周小兰和丈夫梅术兵都没搞过农业,起初心存顾虑。但夫妻俩经过一番商量,梅术兵觉得自己能吃苦,加上之前也接触过农活,觉得农业可以做。丈夫坚定的态度让周小兰吃下了“定心丸”。
2016年,夫妻俩从黄梅来到黄陂,经堂妹介绍,在六指街道潘岗村流转了198亩土地,准备种水稻。经过一番辛苦开荒,毫无经验的周小兰发现,流转的土地实际可种水稻的面积仅100亩左右,而此时,她已经拿出积蓄,投入20多万元购买了农机。
梅术兵觉得可耕作面积太小了,产出有限,但后续仍需追加投入。加上人生地不熟,遇到干旱,就连灌溉水源都要找村里协调,十分掣肘。对现状和前景都感到失望的梅术兵和周小兰产生了矛盾,他一个人返回了黄梅。
2016、2017这两年,周小兰一个人在黄陂“硬撑”,最艰难的时候,她甚至一个人四处求助解决抽水抗旱的问题。但在街道的关心下,她从一个水稻种植的“门外汉”逐渐摸索成为一个种植熟手。2018年,看到妻子仍在坚守,梅术兵回到黄陂帮助妻子。年底,周小兰算账发现确实收益微薄,“感觉一直在亏”。2019年,心灰意冷的周小兰决定收完当年的稻谷就不干了,回黄梅老家种大蒜。正在这时,周小兰接到潘岗村村支书的电话,对方告诉她:此前种核桃的老板不想种了,问周小兰愿不愿接手该村土库湾的170多亩地?眼看几十万的农机因她离开即将沦为废铁,周小兰心有不甘。不服输的她重燃斗志。
■ 妻管技术夫管执行 多样化种植扭亏为盈
这一次,周小兰改变策略,清退了此前流转的所有土地,集中精力在土库湾重新出发。她一方面发展已积累了种植经验的水稻、玉米,一方面再低价转包部分土地给浙江同行种西瓜,借此机会“交学费”,掌握瓜果培育技术,走多样化种植的新路子。
以2019年秋冬季节开始整地为起点,“兰心露合作社”逐步发展到了如今的规模,成功扭亏为盈。2020年,在潜心学习了一年培育西瓜后,2021年,周小兰开始独立种西瓜、香瓜,夏天丰收过后就在瓜棚换种红、白菜薹和包菜,加上玉米、水稻、莲藕。周小兰自豪地向长江日报记者表示,“现在每个季节都有当季货可以卖”。每天早饭后,周小兰便一头钻进25亩瓜果大棚里整枝,同时挑出新成熟的西瓜、香瓜。梅术兵则根据周小兰每天的安排,扛下了所有的体力活,给稻田和玉米地挖沟、清沟,驾驶拖拉机、撒肥、打药、灌水……多年的夫妻档配合,两人分工默契。
合作社生产和销售常年只有夫妻俩操持,品种越多,意味着农事越杂。管护压力很大程度集中到了梅术兵身上,这让本就沉默的他更加寡言了。这些,周小兰都看在眼里却又无能为力,“他这几年没怎么休息过,一直都是咬着牙做,哪怕觉得辛苦也不爱说。”“同样的时间,他比请的工人还多做一半的事情。”
梅术兵毕竟年过五旬,能不能多请工人来承担体力活儿?眼见丈夫本就消瘦的身板愈加消瘦,周小兰说,其实她不愿让丈夫这么辛苦,但这些年一直持续为合作社建设进行投入,资金上“拆东墙补西墙”更是常态。去年搭建的大棚,今年初受到冻雨影响全部塌了,她又投入了60万元,搭建了骨架更加粗壮也更贵的瓜棚。
说到这里,周小兰不禁落泪。她坦言这几年夫妻两人压力很大,情绪不好的时候,两人也会发生口角,周小兰急了会说狠话,“我让他直接回黄梅去”。这时,梅术兵就不吱声了,也没有负气离开过。“他丢不下这里,知道我出去卖瓜,就没人帮我守田了。”丈夫嘴巴不服软,但替她担心的心思,周小兰其实看得明白。
看到夫妻俩这么辛苦,很多人都劝周小兰不要兼顾太多品种,但周小兰并未动摇。她明白,自己没有厚实的资金,不能将宝押在单一品种上,多元化种植不仅分摊了灾害减产风险,各品种“小本经营”更是“错峰”缓解了她的资金周转压力。
正如周小兰所料,经过2019年的转折,“兰心露合作社”终于有了盈余,效益在稳步提升,也让周小兰长舒了一口气。周小兰说,经过这9年的积累,今年,她有信心实现20余万元的利润。等资金宽裕了,明年,她筹划聘请一位懂管护技术的师傅,来减轻夫妻两人的担子。
“最艰难的时候我俩已经挺过去了,相信后面的路会越来越好走。”说完,周小兰望着梅术兵,两人相视一笑。
(文/刘帅)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号外财经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发布者:号外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njiong.com/2024/08/10/9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