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最好的旅游纪念品?
原创 给丘吉尔做饭
我现在的答案是:当地的陶土。
很庆幸自己在喀什去了“高台人家”。
因为跟老城改造后的“喀什老城”比起来,那里才是原始的样子,虽然很多是危房,甚至屋顶被掀掉、只剩下墙根,但你刚好看得到过去的时光平铺在你的面前。
我第一次看到那家非遗的手工制陶,非常简单的器型,杯子、碗、小花瓶,只有两种釉色:土黄和绿色。
如果是以前,我就会迷倒在里面,没两个小时拔不出来。但是当时,我很理智地看看就走开了。原因大约是:
当时还有其他同事在场。
我家里的杯子茶壶已经太多了。
老爷爷的手工作品显得很粗糙。
然后我在另一个小姐姐那里买了四块小毡垫。她家门口有个牌子,说“内有百年老窖”——是一个地窖,并不能下去,就是个存放食物的储藏间,约等于北京老百姓藏过冬大白菜的地窖——但这真是一个引流的好方法。
从喀什博物馆出来之后,我回到老城,在艾什尕尔清真寺旁边的“民间艺人老茶馆”喝茶听歌写作业。
这时候我才意识到“高台民居”的原意是“高台上的陶土人家”,这么一来,深感没有在那个非遗老爷爷家买一件陶器,简直对不起人家,于是急忙奔过去。
高德地图提醒说:“目的地10点打烊”,我一算刚好是我步行到达的时间。
但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夕阳下。在陌生的小巷里赶路,少年的时光扑面而来。是伊朗电影《小鞋子》和阿富汗电影《追风筝的人》里的少年,着急且有负疚感的那种慌忙,也是自己生怕在离开之前错过一件东西的性急,还是曾经为了买一样东西要看遍所有能看的店,把所有可能性都全部筛选一遍的那个少年。
小巷两边是当地人家,有些巷子能出去,有些则是死胡同,橙色的土房门口,穿着校服的小男生小女生趴在地上玩拍纸板的游戏。
而我终于在10点前跑到了高台人家,门口的警察正在回答游客,说,到12点就没人了吧。
果然,高德地图不可全信。
直奔做陶那家。
手工做的陶器仍然粗陋得很,我还是选了一个茶壶两个茶杯。
其间同事要我随便带点东西,我也挑了两个稍稍有点花纹的碗,拿给城市里的孩子,即使讲了这些故事,恐怕还是会嫌粗糙吧。
经过门口的文创产品商店,同样大小的白瓷碗,花纹精美很多,价格要便宜一半。犹豫了一下,还是没买。花纹虽然有点西域特色,但毕竟是量产的。
而我带回去的是这里的陶土,以及传承了八代的朴拙手艺。
这么一想,“一方水土”的种子似乎埋藏很久了:
在敦煌买过一只柴窑的茶杯。
在威尼斯买过很小的玻璃盘。
在威尔士买过陶土做的小羊和烛台。
在西安买过教科书上同款的半坡陶碗。
买过宜兴的茶壶。
买过景德镇的瓷器。
买过佛山的生活瓷。
山东黑陶做的埙。
长沙铜官窑的小口哨。
以这种方式收藏不同地方的“风土”,似乎更有意义。
至少,每次看到这几个茶具,都会让我想起在喀什的那个黄昏,黄昏里的奔走,奔走时路过的黄土夯筑的房屋,和房屋与房屋之间的曲折小巷。
* * * * * * *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号外财经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发布者:号外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njiong.com/2024/08/07/8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