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敏霞之后
上海跳水队又有了
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2016年夏天,里约奥运会,当屏幕上的吴敏霞站在冠军领奖台上,注视着五星红旗缓缓升起的时候,一个小小的身影站在电视台的摄像机前,稚嫩的声音掷地有声:“我要向吴敏霞姐姐学习,认真训练,争取出好成绩!”
当年的“小不点”
如今已经出落得亭亭玉立
三年的时间
她兑现了自己的这句承诺
而她还不满14岁
7月17日,在韩国光州举行的2019年国际泳联世界锦标赛女子10米台决赛中,14岁的陈芋汐以近乎完美的发挥获得439分,超过亚军近60多分,无悬念夺冠。
这也是中国跳水队继2013年后,再度在世锦赛上拿下这个项目的金牌,她替中国跳水“梦之队”收复了这块丢失了六年的失地。
这个05后小将来自于上海体育馆少体校跳水队,是地道的上海姑娘——继输送吴敏霞之后,上海徐汇体育再度输送一颗跳水好苗子。
这是离14岁还差2个月的陈芋汐赢得的首枚世锦赛金牌。
中国选手陈芋汐(左)和卢为(右)包揽了这个项目的冠亚军
从去年全国锦标赛上一鸣惊人到如今登顶世锦赛,陈芋汐只用了短短的一年时间。但她的背后,却是一段不同寻常的成长故事。
体操房里长大的上海小囡
小时候体弱多病
陈芋汐出生于体育世家,祖父陈新熙曾是上海著名体操运动员,爸爸陈健是徐汇区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体操高级教练,妈妈董春华是上海市体育学院体教训练学院体操教研室的副教授。照理说,两个专业体育人的女儿,应该拥有天赋异禀的身体素质。但陈芋汐却不是,这个连喝牛奶也过敏的小姑娘,从小体弱多病,用爸爸的话来说就是“别人感冒她发烧,别人发烧她住院”。
而另外一方面,陈芋汐却有着超越年龄的聪明劲:还在读大班的她,已经掌握了四五年级数学里求面积的章节。“看着是块读书的料,那就别走体育的道了,她的体质太弱,也太辛苦,”妈妈心疼女儿,就没特意为她规划走专业的道路。
那时候她的家住宝山,爸爸上班在徐汇。为了照顾女儿,家里特意买了车,等幼儿园一下课就由爸爸开着车带她去上班。南丹路上的那个体操馆,成了她儿时的乐园——而这个“编外队员”的天赋很快就显露了出来。
陈芋汐和爸爸妈妈在一起。
同样是学动作,她总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学会,并且高质量完成,用专业的话来说就是“规格很高”。但爸爸显然对这个来“旁听”的小队员也没有太多的要求:因为体弱,一上量就会生病,陈芋汐总比其他小朋友练得少,别人的倒立练10个,她就练2个。但没想到,事半功倍,陈芋汐没多久就在同龄的孩子中显露了出来。中班的时候,上海跳水队领队史美琴来体操队挑小苗子,一下子就相中了陈芋汐,才4岁的陈芋汐进入了上海体育馆少体校跳水队。
天资聪颖的陈芋汐画画也有天赋。
从试训者到世界冠军,
只用了两年不到
2017年,11岁的陈芋汐到上海队试训。值得一提的是,在试训前几天,陈芋汐还在市四中学和同龄人一起享受着校园时光。
尽管奋斗的场所从学校变成了运动队,但年少的陈芋汐坦言自己并没有太多的不适应。“教练和队里的哥哥姐姐都很照顾我,(运动员)食堂里的菜也都很合胃口,我一直过得挺开心的。”
当被问及第一次走进跳水训练馆时的情景,小姑娘先仰着头看了一会儿天花板,随后说道:“最大的感受应该是‘惊讶’吧,因为之前都只在电视里看过(跳水),没有这么近距离地感受过。”陈芋汐表示,“没想到除了屏幕里那些,其他的哥哥姐姐也都这么厉害,当时我就觉得很兴奋,也想去试一试。”
在跳水队崭露头角的陈芋汐。
很快,小姑娘的愿望就实现了。凭借过人的天赋和刻苦努力的态度,陈芋汐不仅被教练组留了下来,更逐渐在国内赛场上崭露头角。2018年9月的全国跳水锦标赛,她拿下女子十米台与混合团体两项冠军,一跃成为国内最受人瞩目的新星。如此一鸣惊人的表现,也为陈芋汐赢得了一份转正通知书,从此,她的身份从试训者,变成了正式队员。
但属于这个小姑娘的奇迹并没有结束。2019年初,陈芋汐首次进入国家跳水队,半年后,她便站上了世锦赛的最高领奖台。短短一年的时间里,这个上海小囡就完成了运动生涯的飞跃。
三岁那年种下“冠军梦”
想成为下一个吴敏霞
2008年,陈芋汐3岁。那一年的北京奥运会,成为了她成长道路上的一个注脚——整整一个夏天,她守在电视机前,看每一场比赛和每一次的颁奖典礼,跟着运动员们一起唱国歌,升国旗。小小的拳头紧握着放在胸前,跟着唱《义勇军进行曲》,陈芋汐的认真劲,逗乐了爸爸妈妈。
可是没想到,就是这一幅幅画面,在年幼的陈芋汐心中,种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国歌,也成为了她第一首学会的歌曲。
当她遇到蹦床世界冠军高磊的时候,陈芋汐更坚定了自己的梦想——同为徐汇体操队的“二代”,她捧着高磊的金牌看了又看,眼里满满全是羡慕的眼神。陈健说:“我是她的教练,更是她的父亲,这让我在女儿未来道路的选择中变得很难。因为我知道竞技体育越往上越残酷,冠军只有一个。”所以陈健对她说,以后的路,自己选择,如果选择了继续,他和她妈妈就无条件支持。
里约奥运会看吴敏霞比赛,对着镜头侃侃而谈的陈芋汐。
如果说高磊是陈芋汐的第一个偶像,那么吴敏霞就是陈芋汐想要成为的那个“她”。
无论是里约奥运会时全体上海体育馆少体校跳水队观看吴敏霞的比赛,或是之后和吴敏霞有过的很多次互动,都给了她非常大的影响。而她的床边,一直放着三本运动员自传:李珊珊的《我是我的平衡女王》、高敏的《敏感——人生没有规定动作》和李娜的《独自上场》。这几本书,陈芋汐爱不释手,有空的时候总是反复看反复看。
“吃不胖”体质:爱吃甜品
对于跳水运动员而言,保持身材无疑是一项十分痛苦,却又必须完成的任务。看着体重计上那些冷冰冰的数据,不少队员往往只能忍痛对自己喜爱的食物说不。
“我平常比较喜欢吃甜品。”当陈芋汐说出这句话时,混采区里的中国记者几乎全都倒吸了一口冷气,毕竟在传统印象里,游泳队的姑娘们,应该是注定要和高热量、易发胖的甜品绝缘的。但这个14岁的孩子却是个例外,因为她属于“吃不胖”的体质。
“来到国家队后,训练的强度和频率都比之前更高,消耗也更大了一些。”陈芋汐透露,之前每天训练结束的时间,都在下午5点左右,到了国家队后,基本都是练到7、8点。有了大的消耗,自然也需要进行适当的能量补充,“因为教练知道我的身体情况,也就没有提出控制体重的要求。”这位中国跳水的希望之星说:“每次从家里出来的时候,爸爸妈妈总会跟我说多吃点、多穿点、多睡点,我也很适应、很喜欢现在国家队的生活。”
陈芋汐在比赛中
用一枚金牌圆满结束光州世锦赛的征程后,志存高远的陈芋汐又给自己设定了新的目标,“希望通过训练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能力,争取以后能拿到更好的成绩。”
这次光州之行,中国跳水队领队周继红给予陈芋汐很高的评价,这也让外界感叹于她启用新人的胆识。但认识陈芋汐的人都知道,她从小就是个“见大场面”的孩子:幼儿园的时候,她是公开课上带头举手的那个娃,在光启小学读书时,她是广播台的小主持,到了世锦赛的赛场上,她就是那个“做动作胆子大”的初生牛犊。
光州世锦赛,是陈芋汐闪亮的第一站,这个未满14岁的少女,正带着她一贯的笑容,充满信心地等待着迎接更大的挑战。
自古英雄出少年
网友们纷纷点赞
未来
一起给这位天才少女加油!
中国跳水队,一直有着“英雄出少年”的优良传统。1991年1月4日,不满13岁的伏明霞,在澳大利亚佩思举行的第6届世界游泳锦标赛上,以426.50分摘取了女子高台跳水桂冠,成为年龄最小的世界冠军。
伏明霞在1991年第六届世界游泳锦标赛女子跳台跳水比赛中获冠军。新华社记者 程至善 摄
伏明霞正在登上跳台。新华社记者 黄景达 摄
熊倪出生于1974年。1986年参加全国跳水冠军赛,一举夺得四项冠军,随即被选入国家队。1987年首次参加国际比赛,便夺得冠军。1988年在第24届奥运会上获得亚军。
1988年9月27日,获第24届奥运会男子跳台跳水银牌的中国选手熊倪在领奖台上向观众致意。新华社记者 韩居策 摄
1989年5月7日,中国选手熊倪夺得第六届世界杯跳水赛男子十米跳台跳水冠军。上图是他在比赛中,下图是他在领奖台上。新华社记者 韩居策 摄
1995年,未满14岁的郭晶晶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劳德代尔堡举行的“阿拉莫国际跳水系列大奖赛”美国站比赛中,获得女子双人跳台比赛的金牌。
1995年5月14日,熊敏和郭晶晶(左)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劳德代尔堡举行的“阿拉莫国际跳水系列大奖赛”美国站比赛中。新华社记者 宋晓刚 摄
1995年10月28日,在第三届全国城市运动会女子三米板跳水比赛中,14岁选手郭晶晶以549.63分的成绩夺得冠军。至此,郭晶晶包揽了女子跳水项目的全部3块金牌。新华社记者 张郇 摄
希望跳水队的“初中生”们
再接再厉,更创辉煌!
本文综合自:上观新闻、新民晚报、新华社、五星体育等
相关作者:龚洁芸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号外财经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发布者:号外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njiong.com/2024/07/28/4752.html